《CLONE 傳奇》研析——生命複製的迷失



  自從地球上誕生了人類開始,我們早已習慣了這樣一個事實:在這個世界上,絕不會有另一個相同的「我」存在,我們每一個人和地球上曾經存在過、仍然存在著以及將要存在的其他人都是完全不同的,我們人人都是唯一的,獨一無二的。然而,時至今日,一種被稱作「克隆」的生物技術也許會使人類的這種獨特性成為歷史,當新聞媒體傳出了世界上第一頭「克隆羊」問世的消息之後,「克隆」頓時成了人們口頭出現頻率最高的新名詞之一。「克隆」是什麼?為什麼「克隆」會引起科學家們高度的興趣?「克隆」技術的成熟,是不是說明「生物學世紀」已經提前來到了呢?生命複製技術在生物學歷史上占有怎樣的地位?我們如何對待生命複製技術?對於這些問題,這本書更由「克隆」這個切入點,帶領我們展開生命複製方面的一些探討。

一、原著摘要

  一九九七年二月,英國蘇格蘭地區一群基因工程專家,以一隻成羊的乳腺細胞,製造出人類有始以來第一隻複製羊「桃莉」,震驚了全世界。「複製」這個名詞在英文報導上幾乎都使用「CLONE」,簡單地說,就是人工誘導下的無性繁殖,其技術可應用在植物、動物,甚至是萬物之首──人。如今,「生物學世紀」絆隨著一頭小羊羔的降臨悄然而至了。
  生命複製可能帶來龐大的商機,第一頭「克隆羊」向世人展示了這樣一幅前景──動物將成為人類的活體製藥工廠;對人類醫學方面的發展,如基因的診斷治療、器官複製與器官再生等,也有很重要的正面意義。但是生命複製也帶來了一些問題,桃莉熱引起遺傳學家競相挑戰上帝造物領域,更掀起道德倫理界軒然大波。人能夠通過「克隆」技術複製自己,那作為生命的獨特性在哪裡呢?沒有兄弟姐妹的「克隆人」理論上能夠產生,將形成一個怎樣的社會呢?
  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措施來控制生物技術對人類可能帶來的危害?除了研究人員的道德約束外,關鍵是要立法,或者制訂一套規則,由各個領域的專家一起共同研究,找出生物技術所應走的方向。

二、正文

  有一部電影──丈夫一籮筐,大意是說:有個生意人十分忙碌,時常分身乏術,而引起妻子,兒女與客戶的不滿,因此便去央求一位科學家替他複製出幾個自己,以分配工作,減輕負擔,剛開始,面面俱到,皆大歡喜,但日子久後,各個都有自己的主意而不協調。(註1)這讓我們深思:生命的本質為何?生命怎能複製而違背上帝的旨意?生命的複製技術對人類未來又將掀出多大的浪潮?

1.clone 是什麼?

  「克隆」為生物體通過體細胞進行的無性繁殖,以及由無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後代個體組成的種族。(註2)隨著時間的推移,「克隆」的內涵已擴大了,只要是由一個細胞獲得的二個以上的,細胞、細胞群或生物體,由一個親本序列產生之 DNA系列,就是克隆;分化得的細胞、生物體就是「克隆細胞」、「克隆體」。(註3)生物學家原一度認為只有低等植物才會有「無性繁殖」的現象,而高等動物則不可能,但「桃莉」卻打破了這個侷限,震撼了全世界。

2.由桃莉到人類

  桃莉只不過是隻羊,究竟若發展為複製人類之機率有多大?在羊身上開發的成功技術,有多少能轉移到人類身上?然而對人類而言,問題不在是否可行,而在是否安全,醫學倫理之基本原則是,若弊多於利,就不該施於人類身上。其實,經複製產生,反較自然而更易有先天缺陷,且可能繼承了父母雙方兩個隱性之突變基因,而顯現出來,影響了品質,天主教士桑德斯神父(Father Saunders)認為:「複製能創造出徒具人形的類人動物或是機器人──是欠缺靈魂的人類,複本可以用來作為奴隸。」紐約時報主筆之一的史塔波斯(Brent Staples)則警告「人造人很可能抗拒不了最卑劣人性之誘惑。」(註4)

3.clone 會帶給人類多少影響?

  「複製」,的確是眾所矚目的焦點,但其並非僅為生物科技、醫學技術上的一大邁進,一大超越,而隱約地則牽涉到道德的層面問題,令倫理學家無不憂心,令政治家無不焦躁。對所有生物有機體而言,生命只有一次機會,而「複製」是以人為的力量,刻意地運用現代科學技術來「拷貝」成另一份攜帶相同遺傳訊息的生命。新科技的日新月異,推動著人們求知的欲望,另一方面也感受到原本在實驗室裡的高科技產品,已漸漸匯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確讓人不得不轉移注意,認真地去探求新知。但反觀其中,我們為科技之躍進欣喜,結果反而使科技成為傷人的武器,其引發後續有關的道德、倫理、人性與法律規範問題,更是波濤洶湧,亦激起了人們的警覺。

4.是好?是壞?

  一切都令人困惑,一切都令人思索。人類從誕生以來,始終探索著這些與自身密切相關的奧祕。有句名言:「沒有人能兩次涉足同一水流。」(注5)這句話常常無數次被引用,常常用來說明時間的失去和從不停止,因為河水是不斷流淌的,我們不也如此嗎?好比一條源源不絕的河流,無時無刻不在更新,讓自己更臻於完善。放眼一看,這個世界之所以會如此多采多姿,如此生氣勃勃,端在於每個物種的獨特性與屬於他自己的生命朝氣,因而顯示出世界的可愛與多樣化。隨著桃莉的誕生,不是一個結束,而是一個開始,我們應該由此更深入思考生命價值與科技發展之交集點為何?如何達成平衡?況且每個人對於各個事物思考層面並一致,而凱斯也認為「人類的未來正面臨了關鍵性的抉擇。」(註6)

三、結論

  科技技術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科技進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交響曲,二十世紀的科學技術,在為社會造福的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諸多的負面影響。
  愛因斯坦著名的「質能方程式」是科學史上的偉大發現,原子核能從此被發現並且利用,但是用於戰爭的原子彈又使人類自身蒙受了多少災難,破壞了多少人類文明,原子彈的陰影至今還籠罩在地球的上空。但是,這並不是原子核能的錯,錯是錯在人類將之用於戰爭,是人類自己破壞了自己。在為人類科學歡欣鼓舞之時,人類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當然,我們也不能因噎廢食,進而否定它對人類文明的推動作用,因為科技技術具有正負兩面性,我們需要思考的是,科技與人類之間應該擁有怎樣的更合宜的關係,從而以人類的理性,更好地使科學技術為人類造福。
  「克隆」技術──於哺乳動物體細胞「克隆」的成功──在二十世紀即將結束之時獲得突破性進展。在從二十世紀走向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科學技術將會呈現大踏步的發展,它們不僅使原來的一些純自然過程能夠按照人類的意志發展,而且在地球上從未發生過的自然現象在人工控制下也能發生了,科學技術與人類之間的衝突可能也可能更加突出。未來也許是無法預測的,但人類必須以良知、理性和智慧的光輝閃亮人類社會發展的長途,相信人類有能力做自己的「燈」!

四、引註資料

  註 1.於曾志朗所寫之專文推薦-迎接基因複製新紀元一文,出自「基因複製」一書 001頁
  註 2.出自本書 003頁
  註 3.出自本書 003頁 
  註 4.出自「複製之謎」一書 122頁
  註 5.為赫拉克利特所說,出自本書 151頁
  註 6.出自「複製之謎」一書 019頁

五、參考書目

  1. Lee M.Silver著/李千毅、莊安祺譯(1997):複製之謎──性、遺傳和基因再造,時報文化
  2. 吳宗正、何文榮著(1998):你能懂──生命複製,大塊文化
  3. Gina Kolata著/洪蘭譯(1998):基因複製──從複製羊桃麗看人類的未來,遠流
  4. 牛頓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0):牛頓。80期,32—45頁  
  5. 牛頓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0):牛頓。88期,編者的話

  資料來源:http://lib.tngs.tn.edu.tw/reply/小論文/871116/messages/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