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研讀舊約的歷史書卷
孫淑喜

舊約的歷史書卷不是純粹的"編年史",而是作者在聖靈的引導下,用屬靈的眼光,從神的度去看的以色列的歷史。所以,我們今日稱為歷史書的,大部分被猶太人本身視為先知書,與以賽亞書、耶利米書、以西結書等中的"耶和華如此說"的宣講,具有同樣的本質和權威,同為神對祂子民的信息。這些書卷的作者如何看以色列的歷史,很大程度反映在他們的選材和對其的編排上,所以從書卷的結構和組織入手,較容易掌握這些書卷的重點。

舉個例子,撒母耳記主要是記載撒母耳、掃羅和大衛三人的生平,但作者在記載這三人的生平時,有點像人未死就立墓誌銘的做法,遠在對他們的生平記載未結束前,就已經為他們的生平作出了結論。在撒上七15至17中,作者已經為撒母耳的生平作了一個總結,但在以後幾章中,撒母耳仍是一個重要人物,而且直到撒上廿五章才記述撒母耳的去世。對掃羅的記載也同樣:在撒上十四47至52已經為掃羅的生平作了總結,但接下去掃羅的故事仍佔據相當長的篇幅。對大衛的記載更為特別,在撒下第八章有一個總結(撒下第九章亦應該是這個總結的一部分──總結大衛與掃羅家的關係),在撒下廿23至26有另一個總結,接著在廿一至廿四章是一個總結論。

撒母耳記的作者利用這個方法告訴我們,在這些地方,整個記載來到一個轉捩點,要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了。我們如果隨著他的思路走,就較能捉摸到信息的重心。

我們再看看歷代志上十章至歷代志下九章。這段記載看似大衛和所羅門的生平,但如果我們從整個結構去看,就會發現經文另有焦點。

對王國的記載以大衛開始,記述掃羅的死只是作為人衛生平的引言。大衛作王,定都耶路撤冷後,就著意要將神的約櫃迎入耶路撒冷,因為耶和華神才是以色列人真正的王(參代上十三3)。雖然第一次運約櫃失敗,但神仍悅納大衛的心意。在約櫃順利運入耶路撒冷後,大衛更進一步想為神建聖殿;雖然神不讓大衛建殿,卻悅納他的心意,更應許與他同在,剪除他一切的仇敵,並要堅立他的王位直到永遠(十七章)。隨後三章記載大衛的戰績,實際上就是要回應十七章中的應許,表明神的賜福和應許的實現。所以整個記載的重心是從大衛想建聖殿(十七至二十章),發展到大衛為日後聖殿的興建所作的預備(二十一章開始)。歷代志沒記載大衛犯姦淫罪(因與聖殿的興建無關),卻記載了大衛核數民數的罪,因為這罪引到大衛買了那幅將來要建聖殿的地(參二十一31)。事實上,在歷代志作者的筆下,整個大衛的生平被描述為興建聖殿作準備。

歷代志對所羅門的記載是直接延續對大衛的記載──大衛預備建聖殿,所羅門完成聖殿的建造。歷代志下一章和九章同樣以所羅門的智和豐富為主題,就好像一個括號一樣,將整段記載括起來。作者似乎想藉這個結構告訴我們,所羅門的智慧和豐富只有在建殿的事上才能發揮出它們真正的意義和價值(參代下二12),所以歷代志的作者絕無高舉所羅門之意,不記載他晚年的罪行,只因所羅門的作為並非描述的重點所在。

歷代志對大衛和所羅門的記載,中心並不是他們兩人、而是聖殿。歷代志的作者所要表達的是:大衛和所羅門的成就不在於軍事和政治上,而在於敬拜的建立。大衛和所羅門時代是許多以色列人所羨慕的時代,但在他們當中大多數人眼中,所看到的可能只是政治上的強大、富裕,但歷代志的作者讓我們看見,他們在政治上的成就、財富、智慧等,只有在他們對神敬拜的成就統攝下,才有意義。

故此,歷代志的作者是要告訴被擄歸回的以色列人,他們可以再回復大衛和所羅門時代的光采,但不是靠養精蓄銳、訓練軍隊,以期一舉打敗波斯帝國,重建以色列王國,因為在神眼中,這不是大衛和所羅門時代的光采所在,也不是以色列作為神子民的本質所在。以色列人的光輝所在和他們要重建的重點是對神的敬拜。

歷代志寫在以色列人被擄歸回之後,作者的目的不是要補充撒母耳記和列王紀的資料,亦不是要提供另一個歷史,而是要針對被擄歸回的以色列人的處境,適切地將神的啟示帶給他們。事實上,歷代志上一至九章的家譜,也有很適切的信息要帶給當時的以色列人;大家不妨從當時的歷史背景和以色列人的處境中去探索。歷代志一如聖經其他書卷,仍有許多寶貴的信息等待大家去發掘。

本文轉載自國際聖經協會出版的《讀經與譯經》,98年12月,第一、二版。


孫淑喜先生簡歷:

學歷:

電腦科學學士(B. Comp Sc, Concordia University 1980)
道學碩士(中國神學研究院1985)
神學碩士(Th. M, Regent College 1988)
新約博士研究(University of Aberdeen 1994-1998)

事奉:

播道神學院講師兼教務主任(1988-93)
中國神學研究院新約講師(1993-94)
國際聖經協會署理總幹事(現任)

著作:

「舊約歷史之研讀」,載於《你所念的你明白嗎-神話語的詮釋》(中神)
「歷代志上、下」,載於《有聲聖經綜覽》(證主)
「何西阿書」,載於《每日讀經輔輯》(讀經會)
「上帝的同在與超越-《他爾根》中的翻譯現象」,載於《聖經研究與詮譯-馮蔭坤六十壽辰慶賀論文集[中神期刊]》(中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