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專欄








































































































































































































































題目﹕希伯來書的神學簡介﹕

目錄

引言

A.導論
  1. 作者
  2. 寫作地點與曰期
  3. 受書人
  4. 目的

B.本書的神學大綱簡介
  1. 神論
  2. 基督論
  3. 聖靈論
  4. 罪論
  5. 救恩論
  6. 聖經論
  7. 「新約」論
  8. 末世論
  9. 基督徒生活論
  10. 天使論

    結論
    參考書目

引言:
在探討希伯來書的神學之時,首先我們要了解有關作 者、受書人、寫作地點及目的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本文的里面﹐我們首先會看前面所提的數項﹐ 之后再看本書的神學介紹.

A.導論﹕

1.作者﹕
本書的作者問題多多﹐在歷史上學者多有不同的見解. 主要是因為作者在書中﹐沒有說明自己都身份.但是從 書中可看出作者是被讀者所知道的,例如﹕5: 11-12,10: 32-34, 12:4,13:9、18-19、23等.大致上﹐學者們之看 法不出下列的推測﹕有保羅、亞波羅說、巴拿巴說、 路加說、羅馬的革利免、亞基拉與百居拉說、等等.

2.寫作地點與曰期﹕
寫作地點不詳﹐很可能是西班牙(羅15:28).在曰期方 面﹐据了解羅馬的革利免(Clement of Rome )﹐在他 主后95-96年《致哥林多書》內就引用了本書.尤其是 書中提到獻祭﹐例如﹕7:8,8:4、13,9:1-10.由此可見當 時之聖殿還存在.

因此本書是在主后七十年之前寫的,雖書中有提到信徒 受到逼迫﹐但是還未到殉道的地步(12:4).主后六四年 ﹐羅馬城被焚后﹐信徒面臨嚴厲的逼迫﹐本書很可能 在這時期寫的.

3.受書人﹕
依B.F.Westcott等人,本書之對象雖難以取得一致的意見 ,但以耶路撒冷信徒為寫作之對象的講法會是合理些. 本書在八章四節所用,有關于獻祭的祭物的現在式動 詞, 正說明當時獻祭事情是實際進行著的。

4.目的﹕
綜合學者之看法﹐最少有三方面﹕
  • (1)護教性﹕指出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祂所作的一切 乃為了成全猶太教的愿望.
  • (2)指出基督的超越性,祂是神的兒子.祂降世為要成 全猶太人的愿望,凡信祂的必不致羞愧.
  • (3)勸勉性﹕作者勸勉信徒要繼續追求長進。(4:14,6: 11及以下,10:23、36,12:1).總之說明基督耶穌超越猶太 教的功效.

    B.本書的神學大綱簡介﹕

    1.神論﹕
    神是創造的主宰(1:2;3:4;4:34;11:3);神是慈愛的(12:5); 神是信實(10:23;11:11)和公義(2:2)的永生神(3:12;9:14; 10:31;12:22).因此者勸勉信徒,不要回到死的制度里, 但要服事永生神;神是尊貴榮耀的主,是坐在天上至 高無上的寶座(1:3;7:1;8:1).因為是寫給猶太人,所以本 書不能不提到在至聖所施恩寶座上的神之榮耀. 神是 信徒的主(8:2,11); 神是賜平安與恩惠的神(13:20-21).神 是賞善罰惡的神(2:2;6:7,10);神更是審判惡人的主(12: 23).本書強調審判是因為希伯來信徒正面臨危險,想 要回到猶太教去.他們如此行就是踐踏神的兒子,因為 他們拒絕耶穌基督的血.

    2.基督論﹕
    基督是無始無終的神(1:5-6;5:5;10:5-7),祂有的性質是 與神相同的﹐亦是同等的(1:3,13;7:26).祂同時也是完全 的人(2:14;4:15;5:7-8;12:3;13:12,20);祂出自猷太支派 (7:14);祂忍受人間的苦難(5:8;12:3;13:12)﹔經過人世間 的試探(2:18;4:15)﹐只是祂沒有犯罪(4:15;7:26).祂的 降生(2:14)、復活(7:23;13:20)、及升天(1:2-3;4:14;7: 26).現在坐在天父的右邊(1:3、13;12:2),這一切都說 明祂的超越性﹔祂是神本体的真相(1:3),是「神的兒子 」(1:25;4:14),祂是榮耀的主(1:3).

    依GeorgeE.Ladd,本書強調基督的人性「耶穌」比神性 「基督」尤多,即「耶穌」二字出現有十次,而「基督 」彌賽亞之名稱則出現九次;而耶穌基督的複名則出 現了三次.

    基督的用法不含一般舊約彌賽亞之觀念,但在使用耶 穌時,則重視祂在歷史中成為人.

    論到祂是「神的兒子」B.M.Fanning引用多人的話 強調耶穌為兒子生命的三個階段、進階、時期。 (Hebrews..reveal Him in three vital stages of Sonship). 他首先引用1:1-4說明之,耶穌未出生之前是永生子 (preexistent,eternal Son),降生后為道成肉身之子 (incarnate,earthly Son),藉著祂的順服完成救贖,而今 成為榮耀、被高舉的兒子(exalted Son of God).

    論到被高舉、榮耀、坐在父神右邊的主耶穌基督 , David J. MacLeod 有很多豐富和寶貴的材料供參照. 尤其是有關主耶穌基督現在的事奉性質. (1)祂代表信徒在父神的面前(9:7、24-25,6:20); (2)祂為我們開創了一條新又活進到神的面前(10:20), 相關的經文有8:13,10:19,22,6:19-20; (3)祂為我們代禱(7:25); (4)祂為我們的調解、調停者﹐ 在神的面前獻上讚美和感謝(13:12,15); (5)祂正期待、期望一曰回來完全消滅敵人,建立王國 。(1:3,6,8-9,13,2:5,9:28,10:13,37); (6)祝福(9:28).

    論到祂是永遠的大祭司(7:20-28),這又是本書一重要主 題.祂是按麥基洗德等次而為大祭司(5:10,7:11)﹐而祂 被召為大祭司完全是照神生命的大能(7:16).祂的大祭 司身份是屬君王式的,是不受時間限制的(7:20-28)﹐是 超越亞倫大祭司職式的(7:23-24 ;8:6-7);因為是現在的 (8:1)﹐天天的(5:16)﹐是在天上且又是永遠的(5:6,6:20, 7:25)﹐是能使人得以完全的(10:14).

    論到基督的超越性,祂超越舊約先知(1:1-3),祂超越天 使(1:4,2:7-8),祂超越摩西(4:13,8:1),祂超越亞倫(4:14, 7:28),祂超越獻祭的制度(8:1,10:18);因為祂成就更偉 大的約(8:6),祂是更美的中保(8:6),更偉大的祭司(6: 20),祂是更美的祭(7:27,10:10). 根据w.G.Scroggie,他以為基督的生平均在本書出現﹐ 值得一看.例如:祂的降生(1:2,2:16-17)﹔事奉工作(5: 7-9)﹔十字架(6:6,7:27,9:12,14,28,10:10,14,29,13 :12, 20)﹔復活(13:20) ﹔升天(4:14, 6:20)﹔現在的 事奉 (2:9,7:25,8:1,9:12,24,10:12-13)﹔再來(9:28).

    根据Paul P. Enns 本書的基督含四個稱號﹐即耶穌、基督、子、大祭司. 耶穌強調祂作為大祭司的人性﹔基督作為大祭司的彌 賽亞﹐這與賴德之講法似乎有出入.子則強調祂與父 神的關係.此外耶穌的神性也可自祂所擁有的名字來 确定.祂是人但祂是沒有罪--祂不曾犯罪(4:15,7:26). 祂為祭司的体系之所以較麥基洗德為美﹐那是因為 祂祭司的体系是新的,是更好的(7:15;比較7:7,19,22 ,8:6)﹔是永遠的(7:16):基督永遠擁有祭司的身份(7:24)﹔ 祂祭司的身份是建立在更美之約的基礎上(6:13,8:6).

    依Philip Mauro,他把耶穌基督在希伯來書的身份、事奉 分為三項﹐即神的使徒,大祭司和君王﹐他以保羅在腓 立比書2:6-11比對來看.有關耶穌使徒之講法筆者有所 保留.

    依Warren Wiersbe,希伯來書9:24-28節﹐講論耶穌三 次出現之不同時間;過去為我們的得救﹐現在為我們 的成聖及未來為我們得榮耀.

    3.聖靈論:
    雖然希伯來書不多講論聖靈的事﹐但有幾點值的注意﹔ 即神蹟的恩賜是聖靈所賜(2:4);聖靈是聖經的作者(3:7,9: 8,10:15);人得到救恩必須於聖靈有分(6:4); 人藐視基 督的救恩﹐就等於褻瀆聖靈(10:29).

    4.罪論:
    作者在本書6:4-6,10:26-30節對信徒提出嚴厲的警告﹔ 若是他們歸回猷太教﹐就是冒犯了基督.倘若他們回去 猷太教他們也不可能在利未的制度中﹐找尋到贖罪的 祭.他們可怕的分﹐就是等侯神可怕的審判.作者特別 提到不信﹐那容易纏累人的罪.

    5.救恩論:
    本書作者提到天使為承受救恩的人效力(1:14);提醒人 不可忽略﹐這麼大的救恩(2:3),因為基督已經為我們成 了永遠得救的根源(5:9).耶穌乃洗衣淨人罪的大祭司 (1:3)﹐又是救恩的元帥(2:17).作者強調舊約獻祭制度 不能使人得完全﹐即得救恩(10:1).救恩是藉著基督一 次獻上所作成的(2:17,9:12,10:10,19).如今人只要靠著 充足的信心到神面前就可白白得救恩(10:22).

    6.聖經論:
    作者形容神的聖言乃藉著先知傳遞給人類(1:1);而舊約 的引用被稱為神的話、聖靈的話(2:11-12,10:15).神的道 被形容像兩刃的利劍(4:12);這道是猷太人信仰的依歸 (5:12). 本書引用舊約詩篇和五經為多﹐在二十九次之引用中﹐ 有二十三次出自詩篇和五經.學者以為,作 者是從舊約 朝向新約基督邁進的﹐而基督是舊約預言與預表之應 驗.

    7.「新約」論:
    在這里值得一提的是,本書之「新約」(8:6-13).作者引 用了﹐舊約耶利米書31:31-34先知的話﹐提醒神選民. 有關這「新約」之內涵多有學者提出討論﹐主要關乎 神與選民立約之關係.

    依賴德,基督就是新約之設立者﹐祂把舊約作廢了.有 關「約」字本書出現最少有二十一次之多.

    8.末世論:
    作者強調基督王權是永遠的(1:8)﹐基督國度會在地上 完全落實(2:5).此時﹐祂的敵人成為祂的腳凳(1:13;10: 13)﹔祂帶來救恩給全地(2:10).這救恩是舊約獻祭制 度所期待的「完全」(7:11,9:9,10:1,14),是「天堂」 (9:14),是「天上的耶路撒冷」(12:22),是「永城」 (13:14),是「更美的家鄉」(11:16),是「安息曰的安 息」(4:9).在前面我們已經提過﹐基督在父神右邊(1: 3,10:12)﹔祂會再來拯救屬祂的人 (9:28,10:25)﹐且審 判干犯神聖言的人(10:37,12:25-29).在那時﹐祂會再 次的震動天地,使不能震動的國永存人世間(12:26-27).

    9.基督徒生活論:
    倘若我們一章、一章的來看﹐我們所得之結論會是﹕ 順服的生活(5:9,13:17)﹐努力前面的生活(5:11-14)﹔ 忘記背后(6:1-3)、沒有后退的生活(6:4-6)、可靠盼望 的生活(3:6,6:19,10:23,34)﹔事奉的生活、團契式的生 活(10:25,13:7,17)﹔成圣的生活﹔受訓的生活(12:3-13) ﹔以信為主的生活(11:1-40)﹔相愛的生活(13:1)﹔ 不可停止聚會(10:25).然而信徒生活的動力則來自歷代 信徒的見証(12:1)﹐基督的榜樣(12:2)與基督的再來所 帶來之盼望(10:37).

    10.天使論:
    天使為服役的使者,曾把律法傳給摩西(2:2),也為人 的救恩而效力(1:14)﹔然而神沒為他們預備救恩(2:16). 天使雖為大,然而仍不及人(2:7),當然更談不上與基督 相比較了(2:9).

    結論:

    本書充滿了豐富的神學思想﹐有關於神論、基督論、聖靈 論、罪論、救恩論、聖經論、「新約」論、末世論、 基督 徒生活論及天使論.

    《參考書目》

    (1)馬有藻﹐希伯來書詮釋﹐香港﹕基道有限公司﹐1991.
    (2)新約概論﹐台灣﹕中國信徒佈道會出版社﹐
    1991.頁326-328,330-360.
    (3)殷保羅(PaulP.Enns)﹐慕迪神學手冊
    (The Moody Handbook of Theology)﹐
    香港﹕福音証主協會﹐1992再版.
    (4)賴德( George Eldon Ladd )﹐
    新約神學 ( A Theology o f the New Testament )﹐
    (合訂本)﹐馬可人、楊淑蓮合譯﹐ 台灣﹕ 中華福音神學院出版社﹐1974.
    (5)Bruce,F.F,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Eerdmans,
    1984 (Reprinted).
    (6)Macleod,J. David, "The Present Work of Christ
    in Hebrews",
    (7)Bibliotheca Sacra, Vol. 148, No.590,(April-June,1991).
    (8)Mauro, Philip, God Apostle and High Priest,
    Bibliotheca Sacra,
    Vol.147, No.588 (Octo-ber-December,1990).
    (9)Walvoord,F.John & Zuck,B.Roy (ed),
    The Bible Knowledge Commentary -
    New Testament edition, Victor Books, 1984.pp.777-836.
    (10)Westcott,B.F,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Grand
    Rapids:Eerdamns,1965 (Reprinted).
    (11)Zuck,B.Roy, A Biblical Theology of the New Testament,
    Moody Press,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