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書查經十:為聖徒需要收集捐獻
[ 首頁 ] [ 向上 ] [ +最新資料 ] [ +牧會 ] [ +聖經 ] [ +講章 ] [ +學習報告 ] [ +自我介紹 ] [ +其他 ] [ 全站目錄 ]

 

首頁
向上

[ 上一頁 ] [ 下一頁 ]

哥林多前書查經十:為聖徒需要收集捐獻

吳慧馨

經文:林前十六1∼9

主題:保羅為處境困難的耶路撒冷教會提出捐獻的問題(十六1∼4),其後在哥林多後書八與九章有再提出討論。這有三個目的:1.外邦教會承認對耶路撒冷教會在屬靈上所欠的債。2.清楚表明外邦基督徒的真誠與信心。3.藉此使到猶太人與外邦人基督徒有更緊密的關係。

第一世紀四十年代之猶大地屢逢災年,弄得耶路撒冷教會貧困不堪。保羅在自己所創辦的幾處教會中募捐,一是為扶困救貧,同時也是為了各地教會的合一。保羅說他將派哥林多教會的人南下送款,至於他個人是否同往則未作定論。他也消弭從捐項中取利的議論。

  • 捐助信徒的時機與方法(十六1∼2)

第一節「論到」,是表示哥林多信徒詢問保羅有關收集捐款的事情,在此保羅回應他們的問題。「聖徒」是指著在耶路撒冷教會的信徒。

第二節保羅使用的「第一日」,表示星期日已經成為基督徒敬拜上帝的時間。「留著」是要信徒將金錢先留在家中,積少成多,等到保羅到來時,就成了一筆錢可以收取,而不必等到保羅到時,再向他們討求。

他開始論到為耶路撒冷貧窮聖徒的捐獻,這是在保羅心中很重要的事。在希臘的社會中,有eranoi,如果有人突然在經濟上有問題,需要援助,組織中的人就會收集款項,免息借給他。在猶太的會堂之中,設有專職,向「有」的人收集,與「無」的人分享。而到了國外的猶太人,在經濟富裕後,也時常派專差至耶路撒冷,捐錢給聖殿且幫助窮人。保羅不要基督徒在教會中的慷慨,比不上猶太人與外邦人。

  • 運送的方法(十六3∼4)

保羅因訪問哥林多教會的時間尚未確定,但在運送這本款項的計畫卻已經完備了。保羅本身並不自己去處理這一筆款項,而是要他們委派代表,帶著推薦的信件,前往耶路撒冷教會的教會。在此的「舉薦」,意思是你們信任的人,是教會中能信任的人作為代表。保羅的建議十分合情合理。特別是在處理財物方面,保羅也要保護自己的名聲。因當時亦曾發生宗教斂財的事件。

收集捐項與幫助貧窮的信徒,還有兩個意義:1.這是一種表示教會合一的方法,讓他們了解,他們不只是本地教會的會友,他們也與其他地區的基督徒同屬一個教會。2.這是基督教教導的一種方法。保羅安排收集款項,提供機會,把基督的愛的教導,成為一種行動。

關於捐獻有幾種不同的意義:

1.在本章中的捐錢,是logia,是指額外奉獻的意思。一個「額外的奉獻」。一個基督徒只是按照比例完成他應負的責任是不夠的。

2.出於愛心而自由捐獻,charis(林前十六3)。每個人要照自己的收入多少而奉獻。一個人的內心會告訴他要奉獻多少。

3.團契,分享,koinonia(林後八4,羅十五6)。基督徒的團契,將自己一切所有的,慷慨的與人分享。問題是在於「我能獻出什麼?」

4.基督徒實際的事奉,diakonia(林後八4,九1, 12, 13)。有時候,人的生活受到限制而無法服事時,我們的錢財可以幫助我們服事。

5.樂善好施,eulogia(林後九5)。真正的施予是完全的甘心樂意,心中有無比的歡喜。

6.自願地幫助上帝的家庭,leitourgia(林後九12)。希臘文的原意是,自願接受擔負國家的重責大任。基督徒的奉獻應是自願、責任與權利。

7.賙濟,eleemosune(徒二十四17)。在猶太人的中心觀念是善待人,在經濟上幫助人同時表達公義與善待人。

8.獻上與祭品,prosphora(徒二十四17)。幫助一個急須的人,是如同向上帝獻上祭品。

  • 保羅計畫訪問哥林多(十六5∼9)

保羅計畫訪問哥林多教會。這是與使徒行傳十九章21節的記載是同一個事件。保羅會經過馬其頓,然後再到哥林多,而且希望在哥林多過冬,因為,在地中海秋季的海上旅程是危險,而冬天海上航行幾乎是停擺的。因此,保羅希望利用這一個冬季,好好地與哥林多信徒交通。

從第八節可以了解在當時保羅尚未結束在以弗所的服事,要等到五旬節。五旬節,也就是七七節,是獻上收割麥子的時期,是在獻上初熟的果子後第七週舉行的。在此,保羅所使用的算法是按照猶太人的算法,而不是指聖靈降臨節。在第九節保羅說到服事的難處,這也由此了解為何保羅尚且無法離開以弗所,有學者翻譯為:「我在此工作機會很大,也有很多敵人」。因此,保羅無法確定到哥林多教會的時間。

 

 

 

[ 上一頁 ] [ 首頁 ] [ 向上 ]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