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經學有聲函授課程

第一課:導論以及釋經學的歷史

第一導論:

在釋經學的導論裡我們要介紹「釋經學的重要性」,「釋經學的字義」以及「釋經學的定義」。首先我們來談「釋經學的重要性」,聖經提摩太後書二章十五節說:「你當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悅,作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按“正義”,換句話說就不是按著私意,是把聖經的真意吸出來,而不是把自己的私意注入聖經裡面。經常有人在查經班查考聖經的時候會說:“我想是這樣”,“我想是那樣”。在查考聖經的時候,人想的不算數,重要的聖經說什麼?聖經怎麼說?有兩個英文字可以幫助我們比較出正確解釋聖經的真意。這兩個英文字都是“解經”,第一個是“ eisegesis ”,字首的“eis ”是由希臘文來 的,是“注入”的意思,就是把自己的意思注入聖經,是聖經原來所沒有的;我們稱之為“私意解經”。另外一個英文字則是“exegesis ”,字首的“ ex ” 也是由希臘文來的,意思是“出來”;也就是把聖經的意思吸出來,按著原意解釋,求得經文的真正意義。而把聖經作者的原意,真正的意思吸出來,這才是解釋聖經的正確方法。因此釋經學的重要性就是“幫助我們依據一些原則來規範我們正確的解釋聖經”。

當然這種規範並不是要限制我們的自由。就好比「交通規則」;我們都知道「交通規則」對開車的人來說雖然是一種限制,但是也惟有透過這樣的限制才能夠讓開車的人,開起車來更自由,更安全,也更有秩序。同樣的,透過解經原則的學習可以實際的幫助我們,好讓我們在解釋聖經的時候真是把聖經的原意吸出來照著去行,而不是把個人的私意注入經文裡曲解了經文的原意。總而言之,盼望藉著釋經學課程的學習,能幫助我們避免錯誤的解經,達到按正意分解真道的目標

其次,我們可以從神學思想來了解釋經學的重要性。從神學的角度我們看見「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而因著人墮落犯罪的結果,人的理性、知識都受到了影響。人的理解力也因著罪的緣故變得誨暗不明。所以,對於聖經的解釋,必須藉助於一些解釋的原則。藉著這些原則的追求和改進,我們才能夠正確的解釋聖經。

為什麼說聖經的解釋是很重要的呢?因為聖經作者的思想離我們已經有幾千年之久。舉例來說:亞伯拉罕是主前兩千年以前的人;摩西是主前一千五百年前的人,和我們今天的人相隔足有四千年之久。而當時的傳統習慣、文化風俗、道德水準等等和現代人都有著相當大的差異,所以越是時代久遠的經文就越需要加以解釋;不經過解釋我們就無從了解。而釋經學這門功課,就是藉著解釋的原則和方法,使我們的思想和聖經作者的思想能夠溝通,藉著聖經的正確解釋,在我們的思想和聖經作者的思想兩者之間搭起一座橋樑,這是很重要的。

研究釋經學重要性的第三點就是:要建立神學思想體系必須有穩固的釋經學基礎,以免歪曲了神真理的道。也就是說,我們必須以聖經的解釋做為基礎來建立基督教的神學思想體系,讓所建立的體系是符合聖經的。許多基督徒是先有了自己主觀的神學觀點,然後才去尋找聖經經文來支持自己的看法,這樣就本末倒置了。而這種先有自己觀點再找出經文來支持,本末倒置的神學架構往往是許多異端產生的原因。所以研究釋經學重要性的第三點就是在“建立神學思想體系之前,必須有先有釋經學基礎,以免本末倒置產生異端。

釋經學重要性的第四點就是:講解聖經應建立在正確的解經原則上,以免曲解神真理的道。要成為一個良好的聖經解釋者,就必須把握解經原則。這就好比一棵樹栽在泥土裡才能吸收泥土所供給的養份。同樣的,解經的原則就好比泥土能夠維持樹的良好生長一般,能夠規範正確的解經,不致於曲解神真理的道。

釋經學重要性的第五點就是:對曲解聖經的人,基督徒有駁斥、衛道的責任。然而,要做真理的衛道者必須先有釋經學的知識和基礎。前面曾經提過,“異端的產生多半是因為錯誤的解經所導致的,最明顯的就是曲解了神真理的道。基督徒在駁斥異端,護衛真道之前必須學習正確的解釋聖經建立穩固的信仰根基,才不致於被動搖迷惑走上異端。

以上是釋經學的重要性,說明為什麼要研讀本課程

釋經學的字義:

釋經學」這三個字英文是Hermeneutics,這個字是從希臘文ερμενεu τικε而來,有三個意義:第一個意義是「說明」;聖經有些地方需要“說明”才能夠明白。比方說和好朋友約好了要去參加一場音樂會,但是很不湊巧中途發生;交通事故,自己開的車子也遭到了池魚之殃。以致於沒有辦法按時赴會,害得朋友苦等一場。等的人不知道這個人為什麼沒有來,心裡很不是滋味。但是,後來經過“說明”之後,才知道原來不是故意遲到,是遇上了交通事故,車子出了問題以致於遲到。說明白之後,誤會也就跟著澄清了。同樣的,我們把聖經的話說明,說明白之後聽的人才能夠了解、接受。

釋經學的第二個字義是「表達」,表達聖經的一段話或者是文字對今天的人具有什麼意義,對我個人又有什麼意義,向我表達什麼信息。也就是透過我們的解釋把神話語真正的意思表達出來

釋經學的第三個字義是「翻譯」,要注意的是這裡的翻譯不止限於文字或語言的翻譯。同時也包括了行為的意義,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每一個基督徒都應該是翻譯聖經的人。怎麼說呢?就是基督徒要透過行為,把所讀的道理切實的實行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基督徒沒有把所讀的教訓實行在日常生活中,那麼,我們可以說他解釋聖經的步驟還沒有完成。

釋經學的定義:

任何的學問如果能夠抓住定義的重點,那麼對於所要研究的功課就能夠有相當的把握和探討方向。那麼,什麼是「釋經學」呢?簡單的說,「釋經學就是研究如何解釋聖經的一門學科」,這是釋經學最簡單的定義。另外有三位學者對釋經學所下的定義也分別舉出做為參考:第一位是伯克福,他對釋經學所下的定義是這樣的:「釋經學是教導我們明白解經原則和方法的一門學科。」第二位是亞當斯,他對釋經學所下的定義是這樣的:「釋經學是把古代關於神的著作加以詮釋的一門學科。」第三位是萊慕,他對釋經學所下的定義是這樣的:「釋經學是講解聖經,使人明白的一門學科。」

釋經學的歷史

亞當斯在他所著作「聖經解釋學導論」這本書的第四章,論到釋經學歷史發展的時候,第一句就說:「任何對釋經學的廣泛研究,都必須以綜覽釋經學的歷史發展做為開始。」是的,研究釋經學的人如果能對歷代以來的解經歷史發展做一番縱覽而且有通盤性的理解的話,必能從歷史學到教訓,這樣就能夠避免很多從前的人在解經的原則和方法上所犯過的錯誤。

釋經學可以說是一部滄桑史,因為遠從第一世紀開始直到今天,聖經就一直被誤用。只有少數的基督徒在解經上是正確的。但是,相對的,我們可以從解經的歷史中學到教訓,從歷史上所看到的錯誤可以提醒我們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就好像前面有火,如果先有了警惕,就不會輕易的去碰它了,因為已經先有人被燙過了。同樣的道理,我們看到從前的人在解經上犯的錯誤,我們就不必再第二次的犯相同的錯誤。這是了解釋經學歷史的寶貴之處。以下就將釋經學的歷史做簡單的介紹:

第一、猶太教時期:

解釋在舊約時代就已經開始,最早的釋經學在申命記就發現了;申命記這個名稱的原義是“第二”,也就是“第二次的律法”。既然有“第二次的律法”就有“第一次的律法”。我們發現《申命記》和《出埃及記》這兩卷書有許多類似的地方,那是因為以色列在進入迦南地的時候面臨了新的環境,神重申他的律法,使以色列人能適應新環境;而《申命記就是把神的律法重新做一次詮釋和擴大,為的是使以色列人在新的環境中可以適應。

雖然如此,以色列人到了耶穌的時代 ,還是採用的希臘文做為通行的語言,也因此受到了希臘哲學的影響,猶太人對聖經的解釋採用的是「寓意式」的解經法。寓意式的解經所強調的不是字面上的意義,我們把這種解經法稱為「寓意解經」,什麼是「寓意解經」呢?以下就是「寓意解經」的簡單定義:「寓意式的解經是一種文學的解釋方法,把故事,字面的意思當做一種媒介而引導人的思想去體會另外一層更深的靈性意義。」舉例來說,伊索寓言中有這麼一則「狐狸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故事;事實上並不是真的有一隻狐狸要吃葡萄,而是為了描述當一個人為了希望得到一樣細而得不到的時候,就容易出於嫉妒的心裡酸溜溜的說,“那有什麼稀罕?我根本沒有那個意思想要那樣東西。”所以伊索寓言裡的狐狸、葡萄園都不存在,也根本就沒有這回事兒。它只是以故事做為媒介,目的是要引導人的思想去體會另外一層更深的意義

但是完全用寓意法來解釋聖經就有問題了,因為這種方法的缺點是在於容易讓解經者以自己主觀的經驗來看聖經,而忽略了聖經真正的意思。結果聖經作者所說的話倒不被重視了。也就是說往往聖經作者在表答一件事情的時候,很可能很單純的字面意思,但是卻因著解經者寓意式的解經而把字面的事實當成一種媒介,結果把重點轉移到了解經者對經文的主觀看法上了。在解經者主觀的感受上覺得經文是“這個意思”是“那個意思”完全漠視了聖經作者真正的意思。這是傳統猶太人寓意式的解經法。

第二、教父時期:

往後解經到了教父時代,也是同樣的情形;這個時期的解經情況更是嚴重的混亂了神的道。所以有人形容教父時代,也就是第二到第四世紀的解經學像一團泥土;而這這團泥土就握在許多解經者的手中,不管是要捏成一個人還是捏成一匹馬,都隨著他們的意思,聖經在他們手中已經沒有一定的標準,沒有正確的解經原則了。每一個聖經讀者都有權利愛怎麼解釋就怎麼解釋,反正是「寓意解經」。

據說在教父時代,光是埃及的黃瓜就有三百種解釋;每個人都可以隨著自己的意思說,“黃瓜的形狀”代表什麼,“顏色”又代表什麼。這麼一來,聖經就成了解經者手中的泥土,用自己的方法把聖經加以塑造,愛怎麼解釋就怎麼解釋,說什麼就是什麼;完全缺乏客觀的標準,都是以人的私意為主,聖經作者的意思反而被忽略不被重視了。

此外在教父時期還流行一種說法,那就是把「寓意解經指為“肉”,「字意解經指為“奶”。意思是說,會「寓意解經」的人就像會吃肉,是已經長大成熟了,有著深厚的解釋功力。而如果只能以字面的意思解經的話,那麼,這樣的人還是停留在“吃奶的階段”和嬰孩一樣。這麼一來就形成了解經越新奇就越有深度,代表能吃肉的奇怪現象。如果只能看字面的意思,看經文的表面,那就表示還停留在“吃奶”的程度。因著這樣錯誤的強調,所以從教父時期,一直到馬丁路得改教的時候,聖經的解釋幾乎完全以寓意式的解經法為主。所以,整個神的道被嚴重的混亂了,聖經淪為一個人手中的泥土,每一個人都可以隨著自己主觀的意思來解釋;都認為自己是能吃“”的,不是只能吃“”的。

第三、中世紀時期:

大約主後六百到一千四百年左右,解經又面臨了新的情況。這個時期聖經被鎖進了禮拜堂,鎖在一種透明的鏡子裡面,除了聖職人員之外,其他的人不能讀聖經,也不能解釋聖經。這也就是為什麼馬丁路得改教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把聖經翻譯成通俗的德文,好讓所有的德國人都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讀聖經的原因。中世紀一般人對聖經的知識是非常貧乏的,而在那個時期也只有神父和聖職人員才能夠解釋聖經。而神父、聖職人員的解經法,因為長期受到教父時期「寓意解經」的影響,於是乎「四種意義」的解經法就成為當時解經的最大特點。什麼是「四種意義的解經法」呢?原來,當時的聖職人員和神父都認定,“每處經文都有四個意義”

第一、字面的:

也就是“歷史上的事實”,文字上的真實意義。

第 二、道德的:

也就是“人應該做什麼?”

第三、寓意的:

也就是人的信仰是什麼?向人宣誓所信的是什麼?

第四、靈意的:

也就是認定每處經文都有屬靈的意思 ,而把屬靈的意思集中在基督徒的盼望上。

舉例來說,“耶路撒冷”這個名字, 以四種意義的解經法來看:第一、字面上的解釋是,“耶路撒冷”是真實的地名,是位在巴勒斯坦的一個城市名叫“耶路撒冷”。第二、道德上的解釋就是,“耶路撒冷”代表人的心,因為它是整個基督教的重心。心同時也是人的中心部位,所以人要保重這個部位;在道德上就是要“保守心”。三、寓意方面的解釋,耶路撒冷代表“教會”,因為教會是從耶路撒冷開始的。四、靈意上的解釋,耶路撒冷代表天國的城;好比奧古斯丁寫過《上帝之城》這本書。那個時候的解經者無論如何一定要把聖經解釋成四種意義。最後解經就在這種混亂的情況之下繼續發展。

第四、十九、二十世紀:

解經到了十九、二十世紀又有另外一種情況出現就是“理性主義”抬頭。否定聖經中的神蹟。而緊接著又出現了所謂的“樂觀派”和“新正統派”的神學,點是開始懷疑耶穌基督的神性,把聖經中的某一部份認為是神所默示,另外一部份則認為不是。總而言之,從第一到二十世紀,整個釋經學的歷史不斷的有各種問題產生,在這方面請學者自行參考本課程所列出的參考書目。配合本課程的講義,做更深入的研究。

第一課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