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溯源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的「中秋節」,按照古代的曆法,七月至九月是秋天,八月就居於秋天之中,而八月十五又在八月的中間,故此,八月十五便叫「中秋節」。「中秋」這個名詞,據傳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了,最早關於「中秋」的記載是在《周•禮》中出現,根據文獻的記載,周朝天子每年的中秋之夜都會去舉行祭月儀式。
  中秋節之所以成為一個佳節,某程度上也與一些有關月亮的神話和傳說有關,其中最著名就是「嫦娥奔月」了,這個神話,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已經產生。
  相傳在帝堯時代,中國大地突然出現了十個太陽,而給大地帶來了恐佈的災害--人們死亡的死亡,森林焚燒的焚燒,川澤乾涸的乾涸,弄到民不聊生,為了消除這個可怕的現象,玉皇大帝便派了一位大神--后羿,下凡人間處理十個太陽的問題。
  后羿奉帝之命,便和他的妻子--嫦娥,來到人間;他首先用好話勸告太陽,並請十個太陽分開,每日出來一個;可是,驕傲的太陽不但不聽后羿的話,反而變本加厲,故意接近大地,使得地面上到處燃起大火。
  后羿看到太陽為非作歹,已經無法再忍耐了,因此,他就用箭射落了九個太陽,為民間除了大害,天下的百姓都因此而歌頌后羿。可是,玉帝卻因為后羿射死了他的九個兒子而大發雷霆,不許他們夫婦再回到天上。
  玉帝的命令雖然有久公平,但后羿覺得人民的生活太苦,到處都是巨猛野獸,因此,他願意留在人間,立志為人民除害。相反地,嫦娥卻對此事表示不滿,她認為后羿不應該糊塗地射死玉帝的九個兒子,故此經常與丈夫吵嘴。
  經過一段的時間,后羿在地上做了許多善事,他認為玉帝一定會嘉許他的,於是,他把野豬肉烹後用來祭天,並向玉帝禱告,希望玉帝讓他們夫婦返回天上,但是玉帝對於后羿射死他九個兒子的怨恨仍未消,因此,玉帝不但不原諒他,甚至連他獻上的野豬也不肯吃。
  不久之後,后羿聽人說,崑崙山上的西王母那兒有「不死藥」,吃了可以升天,因此,他便跋山涉水地到了崑崙山,費盡了千辛萬苦,才得到了一包不死藥--那是西王母僅存的一份,一個人吃了可以升天,兩個人分吃了,便可以長生不老,后羿就把那包「不死藥」帶了回家,並且與嫦娥約定一起吃藥的時間。
  由於地上的生活實在太差,嫦娥感到非常不滿,故此,她非常渴望能夠返回天上。有一天,月亮已經上昇,后羿出門打獵仍未回來,嫦娥獨自在家中,她忽然想到:西王母的「不死藥」,兩個人分食可以長生不老,一個人吃了就可以升天。她想:天上的生活是無憂無慮,只有快樂,而沒有煩惱,不像人間有各種的災害,甚至有生老病死的痛苦,為了自己的青春、幸福,就必須須背叛丈夫。
  正在沉思的時候,忽然從遠處傳來馬嘶聲,這是后羿行將歸來的聲音,為著上天,嫦娥便匆匆忙忙地將那包王母賜給他們的「不死藥」吞了下去,然後慢慢地升了上天。
  嫦娥在空中不停地飛著,正當接近天門之際,她忽然看見天上的眾神都站在那兒,嫦娥還以為他們是在那兒歡迎她重返天上,因此,她感到無限的喜悅。但是,當她更接近天門的時候,卻聽見天神們在議論她:「背叛丈夫,偷吃『不死藥』」。甚至用嘲笑的口氣譏諷她、辱罵她,令她感到非常慚愧,不敢直飛天上,於是就轉飛那寒冷的月宮。
  這個有關於「嫦娥」的神話,基本上是唐朝之前所盛行的,到了唐代,嫦娥的形象開始變化,在文人和詩人的筆下,常常出現了對嫦娥孤苦伶仃的生活的同情,嫦娥在人們的心目中漸漸變成了溫柔、美麗、善良的少女,嫦娥這個身份上的變化,很可能是由於人們對月亮的好感所導致的。因為在人們的印象中,月亮是美麗、可愛的,而居住在月宮中的嫦娥也自然應該是美麗和可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