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

  清明節又稱思親節,是中國農曆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中第五個節氣,一般在農曆二,三月間,春分後十五日為清明,在陽曆四月五日,在中國的二十四個節氣中有謂「清明忙種麥」意味著春耕,農民按照清明節氣,確定開始耕作時間。

  清明墓祭起縹:
  據晉書禮誌記載「古無墓祭之禮,漢承秦皆有園陵」,依此說法,墓祭始於秦、漢代承襲相沿至唐、晉及民間成為永久習俗。
  清明節人們都有「踏青」的習慣,所謂「踏青」就是在清明日人們穿上新鞋,出行放郊野,古時的婦女平日不可隨便出遊,當在清明春光明媚時,便到郊外欣賞一下大自然的景色,這種風氣亦起自唐朝。
  清明節又是一個換季的時日,在一般的情況下,男女老幼都要把 穿在身上的冬衣脫掉,換上夾衣,以適應氣候。

摘自:救世軍幼兒服務課程編輯委員會編。《幼兒教育語文常識課程大網》。香港:救世軍幼兒服務部,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