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哩底(Crete)】


  即克里特島,是地中海第四大島;位於希臘東南60哩,土耳其西南110哩。島東西長約160哩,南北寬約36哩,面積為3,200平方哩。島上山脈綿延全島,島中部的山峰被稱為神聖的艾達山(海拔9,000呎)。島上山脈南陡北緩,故北岸為居民集中的區域。
  革哩底島文化發達頗早,以漫長而持久的米諾斯時代(主前3000-1100)為全盛時期。這高度文明的瑰麗古物由英國考古學家伊文思在克諾索斯古城發掘出土的最為可觀。早在主前1950至1900年間,革哩底島即製作精美的陶器向鄰國出口;冶煉業也極為發達,且有了線形文字。不過,這古代文明卻驟然之間於主前1700年神祕地中斷了,可能是毀於火山爆發或大地震。此後,島上又出現了城邑和宮殿建築,並開始了最為繁榮的階段。部分恢復舊觀的米諾斯王宮,其壁畫、樓梯、石柱的超卓藝術使訪古者歎為觀止。然而這一階段又於主前1450年全毀於一夕之間,大概是鄰近的珊托拉林島火山大爆發所致。
  革哩底島在教會史上也佔有重要地位。保羅被解往羅馬途次因遇風暴,船沿革哩底島南岸強行至佳澳港避風(徒二十七8);後來,他們試圖往另一大港非尼基過冬(二十七12),但風高浪急,航船失控,竟隨風漂至革哩底西南的一座名「高大」的小島附近擱淺(二十七16)。保羅於羅馬獲釋後或曾有革哩底島之行,因保羅寫給提多的信中說:「我從前留你在革哩底……」(多一5);許多學者且據此和其他若干證據而斷定保羅獲釋後,再有一段頗長的事奉時期,直至他再度被囚並殉道(提後四6)。保羅曾引革哩底當地一位詩人的話說:「革哩底人常說謊話,乃是惡獸,又饞又懶」(多一12),可見保羅對革哩底島民實沒有甚麼好感。然而後來經福音的傳播,島上的情形必大有改觀。今天,島上不少村鎮、教會、修道院等仍在紀念提多之名。
  由於土地的富庶和地理位置的重要,革哩底島向來是商業和軍事的中心要地。主前67年,該島為羅馬人佔領,遂成了羅馬一省。
  革哩底島先後在羅馬人和希臘基督徒(拜占庭時代)的治理下,均有過長時期的繁榮。主後823至960年,薩拉森人(回教徒)佔據了該島。以後,經過了數世紀的基督教統治,再於1669至1898年,為土耳其的回教君主侵佔,當時島上文化已趨衰微。自二十世紀以來,革哩底島已歸屬希臘,僅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被德軍短期佔領。